机床的基本设计步骤
设计机床的步骤在实践中虽有细节上的差别,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。
1、调查研究
根据市场预测、用户需要和使用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,确定机床的设计参数及制约条件,最后给出可行性报告及设计任务书。设计任务书中的内容包括机床的用途、主要性能参数、工作环境、有关特殊要求、生产批量、预期成本、设计完成期限以及使用单位的生产条件等。
2、总体方案设计
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的具体要求的前提下,由设计人员构思出若干种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,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、工作性能可靠、结构设计可行、成本低廉的方案。
每个方案所包含的内容包括:工艺分析、主要技术参数、机床总体布局、传动系统、电气系统、液压系统、主要部件的结构草图、试验结果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等。
在拟定方案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结构,尽量采用先进技术,设计方案必须以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为依据,凡是未经实践考验的方案,必须经过实验证明可靠后才能用于设计。
3、工作图设计
在拟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,完成机床的总图设计、部件装配图、零件设计、液压与电气装配图,并进行运动计算和动力计算。设计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、可靠性设计以及优化设计。设计结果以工作图及计算书的形式表达出来,其工作量最大。
按照确定的工艺方案,进行机床总体布局,从而确定机床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,确定各部件的相互位置,画出机床总联系尺寸图,即机床原始总图。在图中应包括各部件的轮廓尺寸和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尺寸,以检查部件正确的空间位置及协调的运动.最后对有关图进行工艺审查、标准化审查等。
4、试制鉴定
工作图完成后进行试制,然后对样机进行试验鉴定。设计人员应参加制造、装配、试车鉴定全过程,从中了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,及时总结经验教训,及时修改设计,以便对机床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提高,并为以后设计积累经验和资料。
以上几个阶段既有相对独立性,又是密切联系的。